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热爱学习、助人为乐、无私奉献……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长,而矗立在城市中的人物雕像有着见贤思齐的作用。我们相信,每一座雷锋雕像背后,都有着珍贵的故事。为了让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持续传承。这些天来,青年报发起全城行动,寻找上海雷锋雕像,并且探访这些雕像背后的故事。
■10-11
今天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5周年纪念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热爱学习、助人为乐、无私奉献……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长。
竖立在城市中的人物雕像有着见贤思齐的作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雷锋雕像。它们坐落在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可能是风景如画的公园,游人如织的广场,抑或是静谧的学校校园。它们有的经历了时间磨砺,饱经沧桑依然意气风发,也可能是所在区域内新生的“精神偶像”。
我们相信,每一座雷锋雕像背后,都有着珍贵的故事。为了让城市记忆再次鲜活起来,让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持续传承。日前,青年报发起全城行动,寻找上海雷锋雕像,并且探访这些雕像背后的故事。青年报记者 陆安怡(除署名外)
》广场上的雷锋雕像
雕像建在雷锋驿站旁 见证全年无休志愿服务
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的传承。对于上海市民而言,世博会期间随处可见的志愿服务岗亭承载了大家足球彩票志愿服务的美好记忆。而雷锋驿站和雷锋广场就是由世博期间的服务岗亭逐步发展而来。建立在此的雷锋雕像也见证着此处365天全年无休的志愿服务。
设计包含薪火相传寓意
位于上南路和耀华路路口的雷锋驿站旁有一座雷锋雕像,它位于广场中,坐落在花坛中央。雕像造型是雷锋坐在一块石头上,右膝上趴着一个小女孩,左边挨着一位正在阅读的小男孩。而雷锋和小女孩都齐齐望向小男孩手中的翻开书本,雷锋仿佛正在教孩子们读书。
雷锋驿站的常务副站长傅余贤介绍说,这座雕像是2016年初建立的。雷锋驿站的前身是世博会期间的城市志愿服务外建站,设计之初,服务岗亭计划使用半年。2012年,在这座岗亭作为雷锋驿站启动时,亭子已经较为陈旧,而且存在屋顶漏水等安全隐患。虽然几经修补,还是无法彻底解决。
于是,在2015年年底,上钢街道等单位重新设计了雷锋驿站的岗亭以及周边广场。傅余贤说:“我们想在广场上建造雷锋雕塑,将其打造成为雷锋广场,作为上钢街道地标,在这里举办各类志愿活动。”
搭雷锋驿站、建雷锋雕塑,谈及大家对于雷锋精神的重视,傅余贤说:“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的传承,也是我们坚持多年的理念。”
当时,他们特地邀请了广告公司设计雕塑,并在多份设计稿中,选择了雷锋和小朋友坐在一块儿,为他们读书、讲故事的造型。傅余贤解释说,这个造型具有传承接力、薪火相传的意义。
傅余贤告诉记者,原来设计稿还画了底座,“但我们觉得底座显得人物形象有些高高在上,所以决定去掉底座。希望这座雕像能体现出雷锋同志就生活在老百姓身边的感觉。”
确定设计形象后,这座雕塑在施工前还经历了一段小曲折。由于雕像建造时,需要挖入地表,搭建基座,而它又恰好位于地铁站上方。所以施工前,为安全起见,地铁运营方面还特地派专业人士到现场查看,确定不存在影响后,才开始施工。而且,为了不影响地铁,雕像不仅使用更轻的玻璃钢材质,还是中空的,整体重量较轻。
每天都有“学雷锋”志愿服务
由于这片广场地处世博园区,附近就有中华艺术宫等场馆,来来往往的中外游客经过此处时,不少人都会与雕像合影留念。另外,一些带孩子散步的家长在经过雕像时也会向孩子介绍雷锋的故事。
60多岁的傅余贤说:“我们这代人对于雷锋同志比较熟悉,可能年轻人对他的印象不如我们这么深刻,有了雕像,对于推广雷锋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具有助推效应。”
一年到头,广场上活动不断。在每月逢五的日期,5日、15日和25日里,雷锋驿站都会在广场上举办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包括配锁、配钥匙、锅盖整形等便民服务。还有来自附近的武警官兵、医院志愿者团队、居民志愿者等会在这里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这样一来,雕像成为了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标志,也扩大了过往市民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过去有人说,过了3月5日就很少听见‘学雷锋’的声音了。”傅余贤自豪地说,雷锋驿站365天全年无休,每天都有志愿者值班,为人们提供咨询解答、手机充电等便民服务项目。
全市首面“好人墙” 展示优秀志愿者事迹
在嘉定志愿者广场上,一尊高约2.5米的雷锋铜像坐落在镌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座上。他低头看向自己左手牵着的小女孩,双唇微张,仿佛两人正在交流。在广场外围,还环绕着全市首面“好人墙”,它包含“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和“助人为乐”三个板块,展出了相关好人好事,并且主办方会实时更新墙面内容。
大手牵小手寓意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据了解,这座雷锋雕像大约于2014年前后建成,由上海市嘉定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嘉定区志愿者协会主办,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承办。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建造志愿者广场和雷锋雕像是为了践行雷锋精神,传承志愿服务理念,弘扬社会正能量。
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依靠像雷锋雕像这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载体的感染。雕像造型设计为雷锋与小女孩手拉手,蕴含着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寓意。
如今,在志愿者广场上,除了每年“三五”学雷锋活动之外,还有义卖活动、纳凉晚会等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另外,还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在雷锋雕像前摄影留念。
“好人墙”传播正能量展示优秀志愿者事迹
志愿者广场外围环绕着一面“好人墙”,与雷锋雕像交相辉映,它包含“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和“助人为乐”三个板块,展出了相关好人好事。
这是上海首面“好人墙”,展示了61位近年来入选中国好人榜、市优秀志愿者候选人的感人事迹,以此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从之。据了解,主办方希望通过“好人墙”展示全区优秀志愿者事迹和志愿服务精神,体现“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成果,传播正能量。
近年来,嘉定区注重发挥区、镇志愿服务中心“引领”作用,有效融合各方志愿资源,建立机制,形成富有嘉定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将志愿服务走进百姓家,用心为百姓服务。多年的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个人和集体,他们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广场所在的菊园新区更是被上海市选送为2017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社区。
》校园内的雷锋雕像
历史悠久 几十年前盲童学生手工课上制作雷锋雕像
雕塑是凝固的艺术,创作者需要通过观察,认识形象,进而雕塑造型。对于视力障碍群体而言,建立起对形象的认知已属不易,而要用雕像表达,完成手工泥塑作品,更是难度巨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上海市盲童学校的校史陈列室里,就展示了学生手工制作的雷锋雕像。这是雷锋的泥雕半生像,高度在成年人的小手臂长之内,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学习雷锋精神85岁退休教师讲述雕像制作初衷
为了寻访足球彩票这座雷锋雕塑的故事,记者先联系到上海市盲童学校,得知这座雕像历史悠久,经过多番查找,终于在找到从该校退休的手工教研组长赵桂芬。
赵老师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1989年从该校退休。退休前,她担任手工教研组组长,为学生上纸工、泥工、竹木工和编织等手工课程。
泥雕课程能够对学生进行触觉和形象方面的教学。赵老师介绍说,学校的泥塑教学很有特色,当时在手工作品评中获得了许多奖项。
为了向学生传递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等理念,上世纪80年代,赵老师特地从华山中学雕塑室“请”了雷锋雕像,作为样例,教手工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制作。
赵老师说:“制作人物雕像的难度教高,普通学生很难南完成,假如雕塑制作效果较差,也是对雷锋同志的不尊重。而活动小组的学生比较优秀,动手能力较强,可以完成这项作品。”
教学时,赵老师会为学生讲述雷锋的故事,让学生有一定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形象塑造。
鼻子、眼睛、嘴巴……从五官每个部位学起
赵老师告诉记者,在手工课程中,泥塑最为困难,因为泥塑材料会随着操作发生高低起伏的变化,但为学生讲解了雷锋精神后,他们不怕艰难,非常愿意动手制作,“我也希望学生们可以学习雷锋身上刻苦学习的精神。”
要完成首先要学会制作人物五官,视力障碍的学生主要依靠触觉完成雕像,需要从眼睛、鼻子、嘴巴……一个个器官学起。
采用五官分步进行法,从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这一个个器官学起。“器官构造很难掌握,因为它非常精细。”赵老师举例说:“鼻子有鼻梁、鼻翼、鼻孔和鼻唇沟。”教学时,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范样,让学生一边摸着范样,一边学习每个部分的构造。
同学们掌握五官的形象之后,再进行头型制作,用手触摸,感受三庭五眼的比例,过程非常复杂。当时,学校一周有四节手工课,初中学生需要用好几个星期才能完成雷锋雕像。
如今,上海市盲童学校传承了雷锋精神,学校里有多项志愿服务,例如学生志愿者会去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等。
塑造雕像 传播“学雷锋”校园文化氛围
在上海建桥学院校园中心区域竖立着一尊雷锋铜像,不同于其他的持枪战士形象,此次雷锋雕像身穿春秋季节军装,右挎书包左手拿书,精神饱满地阔步迈向前方,俨然一名在校大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在“雷锋”手持书本的封面上刻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寓意“为人民服务是一本历久弥新的大书,值得每个人认真研读”。
建雕像,塑造“学雷锋”校园文化
自建校以来,上海建桥学院就在大力倡导培养“踏实勤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雷锋式大学生。建桥学院创办人周星增最早提出在建桥学院开展学雷锋活动,他指出:“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目标可能是培养类似钱学森这样的领军人才,但社会除了需要这样的精英人才外,同时还需要一大批踏实勤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雷锋式的劳动者。建桥学院将办学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正努力为之搭桥”。
同时,周星增还强调,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像桥一样,多奉献自己,多支持别人,不仅要借助别人的桥前进,更要为别人造桥。“所以我们建桥学院也要建三座‘桥’:为学生建成材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或许周星增的这番话,正是对建桥学院多年来坚持学雷锋的最好解读。
2010年,正值建校十周年之际,为塑造以“学雷锋”为标识的校园文化氛围,建桥学院在校园中心区域竖立了雷锋铜像,鼓励师生们学习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纪念馆,将学雷锋常态化长效化
2016年4月,建桥学院将校史馆辟出一半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场地筹建上海高校首家雷锋主题纪念馆——建桥雷锋馆,并于2017年3月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
据了解,建桥雷锋馆包括“雷锋故事”、“雷锋精神”和“雷锋在建桥”三大板块,以多元化形式展示生动鲜活的雷锋形象,聚焦雷锋精神的当代内涵,展示、提炼上海建桥学院学雷锋的德育教育典型事迹和经验成果,并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学雷锋常态化、长效化。此外,馆内还设有雷锋讲堂,用于开展各类学雷锋主题活动。
开馆至今,建桥雷锋馆总计接待来自临港各高校、全国各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参观者逾万人次;校各级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多次在“雷锋讲堂”举行学雷锋主题班会、支部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建桥“奉献中国”系列课程第一讲“弘扬雷锋精神,践行青春使命梦想”也在此举行。目前,雷锋馆已经成为建桥、临港乃至上海地区弘扬雷锋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有效平台。
建校以来,“学雷锋做好事,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理念已得到广大建桥学生的高度认同与自觉践行。据统计,在校生平均每年有5000人次参加志愿者服务基地公益活动,近2000人次无偿献血。同时,在雷锋精神的引领下,建桥学院先后获评“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连续7届)等荣誉称号。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公园内的雷锋雕像
全市唯一“雷锋墙”成青少年活动热门地点
垂钓、晨跑、春秋游、少先队活动……长风公园是许多市民钟爱的休闲场所。走进公园,一直往右走,会看到一片开阔的草地,在草地尽头,绿树掩映下有一面雷锋墙。这是上海市唯一一面“雷锋墙”。
开展爱国教育和志愿服务
长风公园内的雷锋铜像由来已久,1984年全国兴起“学雷锋”高潮,当时的共青团上海市手工业管理局委员会和12万名青年,募捐了资金和原材料,在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南京路上好八连”和长风公园的协助下,建造了这尊高1.5米、宽1.5米的铜像。
此后,每逢3月5日前后,每年都会有学校专门来这里开展相关纪念活动,以及少年儿童的队日活动。
而公园作为普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上海市青少年志愿服务基地,也依托雷锋铜像,向青少年介绍雷锋同志的事迹。
为了掀起志愿服务行动热潮,弘扬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神。自2013年3月正式落成学雷锋志愿者基地后,长风公园志愿者基地的活动就与“学雷锋”志愿者基地活动紧密相连。
扩建为“雷锋墙”展出先进人物事迹
十多年前,为了纪念雷锋同志牺牲40周年,普陀区决定重塑“雷锋墙”,在2002年,在雷锋塑像处扩建出了一面雷锋墙。
雷锋墙全长约33米,高1.20至3.12米。雷锋铜像就嵌在墙体的中间位置。墙面上不仅篆刻了毛泽东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还悬挂了摘录《雷锋日记》内容的展板。此外,墙上还悬挂“最美火炬手”金晶等一批普陀区先进人物的事迹,以此体现当代雷锋精神。
这面“雷锋墙”已经成为长风公园景点,不仅青少年经常在这里举行队日活动,一些年轻人结婚时,还会专门来墙边拍摄婚纱照。
链接地址:http://www.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8-03/05/content_5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