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学校基本概况
上海建桥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是由上海建桥集团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院校,2005年9月升格为本科高校,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立足临港,融入浦东,服务上海,致力于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理论基础、专业能力,同时又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2010年7月,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本科合格评估。现设有本科专业30个,全日制在校生16500余人,覆盖经、管、文、工、艺等五个学科门类。2017年5月列入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民办特点、建桥特色的发展道路。自创办以来,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对外合作发展迅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学校连续七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2015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实施“卓越建桥计划”的背景
自学校开展本科教育以来,学校前瞻性地启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评价方式的“三优化”改革。学校建立了上海民办高校中首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发资源,面向全校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立项建设相关教改项目,推动“1+X”评价改革。学校还组织系主任学习能力本位(CBL)、成果导向(OBE)的教学模式,将改革从课堂层面拓展至专业层面。
本科合格评估后,2014年学校开始酝酿实施“卓越建桥计划”。该计划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综合改革计划,其理念是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专业课程、学生服务、师资建设、质量管理四大关键要素优先改革,引领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我们建设国内一流民办高校的具体行动方案。根据先易后难,先建章立制后试点推开的原则,2015年、2016年、2017年“卓越建桥计划”共实施56个分项计划、183项具体任务,出台新制度50个以上,应用型本科内涵不断彰显。
“卓越建桥计划”的创新之处
1.一套结构化、精准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雇主要求、校训和雷锋精神融合成为“学生8项核心素养”,并依次分解为: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学校→专业→课程三层教育目标上下精准对应,确保课程教学不偏离学校整体人才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目标转化为可观察可评价的课程预期学习成果,使隐性教育显性化、行为化,破解了教书育人两张皮难题。
2.两项工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闭环改善
人才培养过程以OBE锚定预期学习成果,通过麦可思毕业生调研、专业培养质量追踪改进报告、课程改善历程报告等工具建立学校、专业、课程三层级反思改进制度。教学运行管理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全部风险点实施管控,并持续追踪改进。OBE和ISO9001在人才培养和运行管理两个层面建立PDCA闭环改善,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围绕“五个度”,优先改革“四要素”,确保转型出成效
在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前提下,围绕本科人才培养“五个度”,把专业课程、学生服务、队伍建设、质量管理四大关键要素作为优先改革事项,集聚资源重点突破,提振改革信心,凸显改革成效。
实施“卓越建桥计划”取得的成效
1.社会需求适应度上升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学校开展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专业群、人才培养链、人才培养规格分别与产业群、产业链、企业岗位需求匹配。近五年新增调整35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23个是依托海外姐妹校或者校企合作共建的产业特色专业(方向),占比66%。学校和大型企业合作共建冠名学院3个,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2个,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建设14个市校两级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6项。根据麦可思调查,本校近三届分别有81%、83%、83%的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在外省生源过半的前提下,这个数据显示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契合上海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上海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达成度提高
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学校把雇主要求、建桥校训、雷锋精神(建桥学院特色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整为建桥学院学生“8项核心素养”,其中“专业能力”是专业素养,其余7项为通用素养,是对学生可迁移能力与个性品行的要求。“8项核心素养”集中表征了国家、社会、学校对学生成才的期许,也是学校层面的人才培养标准。各专业根据岗位群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把学校8项核心素养细化为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在课程层面进一步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估的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图1)。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能力本位、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学校出台了11个OBE教学规范性文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通过8项核心素养→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的四层转换,人才培养标准得以在每门课程中实施和体现。学校推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表现性评价”方式改革,并要求在每门课、每个专业开展教学反思与改进。OBE改革构建了“预期学习成果(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学习评价→成果达成度测评→反思改进”的逆向教学设计,使得人才培养精准度、达成度迈上新台阶(图2)。
为落实德育和“双创”教育目标,学校在各专业都统一设置了7个“思政”指标点,3个“创新教育”指标点,使得立德树人目标循迹进入专业课程体系。学校以8项核心素养为纲领,为112个学生社团明确培养目标。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导师、辅导员、辅导员助理“三位一体”育人作用,建立了大一到大四的特色德育体系,建立学生学习支持中心、E化学生档,构建本科四年的全程关怀与支持机制。由于知识、能力、素质统筹,目标与手段一致,课内课外联动,新一轮教改中,学生专业思想稳固,学习成效提升明显。
3.办学条件保障度提升
学校为全校中青年教师建立职业发展规划,出台青年骨干人才计划,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调整完善教师职称评聘、评估考核、分配激励方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面向全校教师开展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社群,组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开展教学咨询,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认证。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出台相关规定4项,鼓励教师企业践习,承接“四技”服务,鼓励企业人员进校协同授课,参与专业建设。目前每个专业都建立有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87个,确保每个专业有3—5个校外产学研基地,企业教师协同授课覆盖所有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逐年提升。
4.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度增强
学校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出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640个,建立内审、外审、风险管控、管理评审、满意度监测等多项机制。在各项工作流程上形成完整的闭环,使质量缺陷能够得到有效重视与纠正。同时,学校设立外审制度,实施三层级“管办评分离”。专业层面实施五年一轮外部专家参与的专业评估,二级学院层面ISO体系每两年对学院进行一次外审,学校层面,董事会邀请海内外高等教育专家每两年对学校进行一次诊断性评估。ISO质量管理体系+外审机制,形成了建桥特色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
5.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提升
学校建立关键数据常态跟踪监测机制,每年委托第三方调查雇主满意度,对录用2016届毕业生的101家用人单位调查结果显示,人才培养质量数据持续向好,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3.3%。
总结和展望
“卓越建桥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改革经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大学治理、高校质量管理、高校德育等领域都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为优化民办高校治理提供了经验。我校作为全国仅有的一所参与教育部门“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的民办高校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教育部门本科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入贯彻“育人为本,教学为本,本科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化和推进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推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民办高校而努力奋斗。
链接地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3/05/content_49506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