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战“疫” 全力以赴,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勤“耕耘”

2020-03-15458

艺术设计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市教委和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相关要求及安排,结合学院实际,在疫情期间积极备课,围绕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技术保障等重要环节,积极探索网络教学的特点,研究制定了疫情期间教学方案,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院教师同心战“疫”,全力以赴, 克服种种困难实现师生“云相见”。


(花式教学设备齐上阵)


云上思考 云下实践


在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实践课程必不可少,但如何隔着屏幕将一门实践课程上好?

潘家宽老师将《家居空间室内设计》《灯光照明设计》两门课程的户外调研内容,改为居家调研。他让“宅家”的同学们,开拓思维,积极创新,探究自家室内设计及各种光源灯具,并参与课程讨论,做出居室改进方案和照明优化方案。



同为《灯光照明设计》课程,顾善文则让同学把课程中原有的建材市场调研改为网络调研。线下课程“打基础”,线上教学“划重点”,为了让学生能更主动开展学习,他还发动学生的自身力量,组成线上相互学习讨论的小组,成为辅助学习常态化的一部分。



崔璇老师也将本学期的18环境设计《观赏植物学》、17环境设计5班的《综合工程项目设计》户外调研,灵活地变更了形式,改为在线调研和布置学习资料。



临危受命 不负众望


受疫情影响,艺术设计学院一名兼职老师的《游戏界面设计》课程不能正常教授。对于游戏专业来说,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非常重要。课时总数为64课时,内容涉及面广,对老师的专业度要求很高。

在此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系陈劲老师临危受命,承担了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时间仓促,学校要求又比较高,为了讲好这门课程,陈劲老师连续熬夜一个星期,在网络上寻找资料作为参考,吃透教材进行备课。最后,他高水准地完成了课程的资料整理和上传工作。



 

线上面试 精细指导

为让学生顺利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2月下旬,视觉传达设计的汤美娜、罗咪老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宋丹、陈劲老师在副院长孙鹏副的组织下,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线上面试。考核工作结束后,为了确保转专业的学生顺利跟上新专业课程安排,学院老师们也通知这批同学尽早进入网课群。



 

课堂思政让“主播”云课程更富内涵

疫情以来艺术设计学院领导、教师积极落实教育部、市教委育人要求,积极思考如何将抗疫融入思政,将思政融入专业课堂,在非常时期开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模式。

 “在全民抗疫的背景下,我们更要需要众志成城,加强思政建设。每个老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景观设计史》课程中,蔡燕婕老师将课程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园林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感到自豪,相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智慧,相信中国人民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



杜梦琳老师的《中外动画赏析》课程,其教学内容通过引入社会实事热点,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态势;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引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团结、一线人员的无私奉献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赵静老师《定格动画》课程,要求同学们创作自己的定格动画作为课程大作业。在故事题材方面,赵老师建议学生选择一些抗疫方面的内容或是歌颂祖国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此外,赵老师自己还制作了如何自制罩和防唾沫面罩小视频传到网络平台,希望为抗疫尽到一份微薄的力量。她希望通过课程思政告诉同学,“每个人都需要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人。只有国家好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讲授《数字影像》课程的刘斌老师认为,应在课堂中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祖国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一盘棋,统一思想和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他充分和专业结合,鼓励同学们利用镜头记录下疫情期间的真善美和好人好事,记录下疫情期间人民为战胜疫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从身边入手,充分发掘身边的“小事”,无数个“小事”可以汇聚一起,体现社会的爱心和正能量。



牛向南老师积极备课《产品语意与设计思维》,并在课程中融入公共卫生设计案例分析,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抗疫相关主题设计竞赛,用实际行动应用专业特点为疫情宣传做出努力。



疫情无情,艺科有量。艺术与科技专业结合课程自身特色,将思政教育巧妙融与专业课程之中。《设计报告与写作》课程用文案发声,为疫情一线助威助力;《三维设计基础》课程主线所有课题皆贯穿“战疫”系列展开;另外,专业还有支持“国创国货”的三个实题项目:故宫文具系列产品设计(新国潮风格)、杭州灵山风情小镇农旅文创系列产品设计、兰州黄河母亲的城市雕塑系列文创设计。

供稿:艺术设计学院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