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飚哥 ——记外国语学院首任院长左飚教授

2020-04-147123

左飚,男,19422月生,江苏常熟人,教授。曾先后在南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建桥学院担任外语系主任(院长)职务,曾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应邀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同声传译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长期从事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及MBA/EMBA教学,历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涉及语言学、文学、管理学、翻译及高等教育等领域。出版专著、教材、辞书共15;曾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 项。曾在澳洲昆士兰国会大厦举办的“海外华人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交流论坛”及其它国际论坛做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旨报告,曾为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期中国市长班授课,近几年应邀在国内外一百多所高校以及大型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高峰学术论坛讲学,并为美、英、澳等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的访华学者、企业高管和高校师生等推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讲好中国故事。获得上海市级和国家级奖励及荣誉称号主要有:上海市高校教书育人一等奖、香港招商基金会优秀教师一等奖、上海市高教精英提名奖、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等,199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终身成就奖”。


左飚教授温厚儒雅,学富五车,却低调内敛,不显山露水。他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家,无论高深学问还是寻常趣闻,无论用汉语还是英语,他都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讲得出神入化,余音绕梁。左教授不仅有骄人的学识魅力,更有超群的人格魅力,在建桥外语系,他是学生们心中的“大神”、飚哥,他是全院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心中的偶像、人生导师。大家都喜欢听他讲话,从中可汲取精神力量,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团队建设是建系之本

左飚教授于2001年应邀加盟上海建桥学院,创建外语系。

在硬件建设已由学校统一承担的前提下,系领导班子的团队建设就成了建系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团队能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和谐相处,协同工作,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当年外语系的领导班子由党、政、工加上英语专业、日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人组成。但良好的团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形成的,左教授利用了民办高校用人机制比较灵活的优势,大大加速了这一“逐步”的进程。

建系伊始,各色人员会聚外语系,价值观各异的人在一起,难免有着不同的诉求,发出不和谐的声音。“道不同,不相为谋”,左教授采取“严进宽出”的用人原则,经过不长时间的淘汰、重组和磨合,外语系很快建立了一个专业、能力、性格各不相同,但价值观趋于一致的领导班子,形成了一个高度和谐、团结、高效、凝聚力极强的整体。这套班子的特点是拥有三“心”(公心、爱心、责任心)和三“力”(能力、活力、亲和力),而且配合默契,因而特别有战斗力,受到全院教职员工的充分肯定和赞誉,被赞为“黄金搭档”。

一个团结、和谐、进取的团队,其能量是巨大的,大家各司其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外语系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迅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仅举一例可看出当年的办学效率和效果。

外语系于2006年首次招收了英语本科学生,从招到的生源看,总分600分中,建桥录取的最高分是484分,最低分410分,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449分以下,也就是说,以百分数计算,大多数学生都在75分以下,生源并不理想。但经过两年的教学,本届学生于2008年首次参加了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通过率为76.4%,比全国平均通过率61.8%高出近15个百分点;其中翻译班学生的通过率高达91.5%07级学生于2009年参加了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通过率为77.63%,比全国平均通过率58.62%高出1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建桥第一届英语本科学生第一次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统考,他们的成绩就超过了全国大部分办学多年的高校学生的成绩。英语专业学生在200710月计算机考试中,参考人数为100人,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32%。在四六级考试中,103人参加了四级考试,通过了102人,通过率为99.03%,平均分为509分;83人参加六级考试,通过率为80.7%,平均分为469分。在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考试中,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建桥外语系在如此短的办学时间内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其办学效率与效果令众多同行专家刮目相看,赞叹不已,被本科专业评估专家誉为“令人惊异的奇迹”!

“身正”是无声的命令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还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认为,作为管理者,凡事应该以身作则,依靠个人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召他人,而不是仅靠发号施令。管理者自己“帅以正”,一身正气,一心为公,不谋私利,敬业多劳,即使不发号令,员工也会自发仿效,主动工作;反之,如果自己心术不正,即便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某项工作,也不会有好结果。建桥外语系初期的领导班子正是按照这一原则从事全系的教育和教学管理。

左教授是知人善用的高手和放权鼓劲的行家,在班子一班人里,他总是放手让每个成员独当一面处理自己分管的事务,从不横加干涉和指责,同时又不乏关切和检查。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常常给予语重心长的指导和帮助,使外语系的班子紧紧拧成了一股绳,大家团结奋进,心无旁骛。身正就是无声的命令,这样的班子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用总支书记沈百尧教授的话来说,“全系出现真情凝聚人心,和谐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由于大家不存私心,凡事公正透明,所以每次召开系务会,班子成员的意见总是高度一致。每次期末或年终评奖时,常常出现一个有趣而又感人的现象:系里首先发动全体教职员工无记名推荐,推荐结果往往是领导班子成员票数比较集中,这是群众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肯定的表现,也在意料之中。但在最终落实奖励人选时,所有班子成员个个推让,坚决不肯接受,要求把名额让给其他老师。在这种“见工作就上,见荣誉就让”的氛围中,外语系从来没有出现因评奖而发生矛盾的情况。

左教授待人温厚礼让,但他也不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好好先生,他秉公办事,讲究原则,疾恶如仇。对于偶尔出现的个别人工作懈怠、责任推诿或弄虚作假、泄露考题等现象,他十分生气,绝不姑息迁就。他认为,歪风不可长,必须扼杀在萌芽状态。通常他会约上总支书记一起找相关老师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深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明痛改的决心,以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左教授一方面严肃处理不良事件,另一方面又十分注意保护当事人的自尊心,使相关老师在往后的工作中更加兢兢业业。

“好做”与“做好” 

凡事一刀切,相对比较“好做”,但要“做好”,就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处理。左飚教授认为,民办高校的优势正在于机制、体制灵活,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教学管理、学科建设、人员聘用以及其它行事方式上避免刻板划一,既不排除“好做”,按规则办事,更力求“做好”,因利制动。“做好”体现了更大胆地解放思想。

在左教授带领下,外语系初期大胆创新,在诸多事务上追求上佳效果和高效率,力争“做好”,如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教师轮流坐班答疑、课外阅读开列必读书单、晨读辅导、集中实训的专题研究、招聘面试方法改革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仅举招聘面试方法改革一例,说明左教授如何重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外语系一反各单位在招聘时对应聘人员逐个面试的常规做法,而是在系内成立了一个面试小组,事先拟订了面试提纲,小组成员人手一份,现场则采用面试人员与所有应聘人员(有时人数高达10名左右)集体对话、讨论的方式。逐个面试的做法单调且耗时多,面试人员对前后应试人员的表现前记后忘,很难做出准确的比较和鉴别;后者做法生动活泼,花时少得多,而面试人员很容易在应聘人员的抢答与讨论中发现拔尖人才,甚至连应聘者本人也能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即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一别致的面试方法很容易使优秀的应聘者脱颖而出。面试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时,大家的结论高度一致,没有任何异议。为此,总支书记沈百尧和办公室主任周懿方开玩笑说,“我们的这一面试方法太高效了,可以申请专利喔!”

“飚哥”的人生信条

2002年,学校成立了外语系(后改为外国语学院)。左飚教授是学院的灵魂和主心骨,他看似超凡脱俗,却一切心知肚明,学院每一件事的缓急轻重,每一位老师的工作状态和个人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娴熟于心。他是学院一把手,要主持工作,要召开院务会和全院大会,要布置检查、总结评议,要讲任务、提要求、摆问题、出主意,事情千头万绪,但左教授的一贯做法是删繁就简,精神引领,不拘泥繁文缛节,也不多讲大道理。他经常是简明扼要提一提任务要求,便大处着眼,切合学院和社会实际地引经据典讲几个古今中外小故事,既含义隽永,又发人深省,或用他那雄厚的男中音朗诵一两首小诗,拨动心弦催人奋进。台下教师们往往全神贯注,听得如痴如醉,讲完爆发热烈掌声,觉得意犹未尽,同时又感到心满意足。

左教授还身兼英语老师,除了上好英语专业难度较大的高年级英语课程外,他还深入研究语言学、教育学、哲学、管理学、逻辑学、心理学、法学、传统文化等等,对每个领域都有较深造诣和独到见解,在每个领域都能提炼归纳出令人刮目的雄文和演讲稿,在校内外面对中外社会精英、大学师生演讲,既高屋建瓴又引人入胜。

原英语025)班班长兼团支书,现为美国Booking Holdings公司大中华区高级大客户经理(香港)缪进芸校友回忆说,左老师的讲座最受欢迎,由于他讲课声情并茂,而且幽默风趣,每次只要他开讲,大会堂都是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每当左老师出来主持活动时,场下常常一阵欢呼,小学弟学妹们私下里极为兴奋地说“飚哥出来啦!飚哥出来啦!”把七旬老人称为“飚哥”,其间蕴含着多么深厚而又亲切的师生之情!左老师就是这么平易近人,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他都能与之打成一片,毫无代沟。

左教授令常人难以企及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孜孜不倦,学无止境,永远进取。他从不以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永不自满,永不停步。对大多数人来说,古稀之年早已赋闲在家了,但左教授却还在不断学习,不停登攀,“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的人生信条和奋斗目标。 

   (沈百尧、卫雪娟、缪进芸等供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