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喜庆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临港新片区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在我校举行。来自上海建桥学院、上海中学东校、临港第一中学、明珠临港小学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同上一堂以“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故事”为主题的思政课。这是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建临港新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平台背景下,几校联动合力打造的一堂“大思政课”。通过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强化大中小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和家国情怀教育,使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同一课堂上汲取奋进力量。上海中学东校党支部书记刘英姿、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副校长姚煜、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临港小学校长王超,我校党委副书记夏雨出席,4所学校的思政课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我校马院、学生处、校团委、宣传部等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等参加活动。
校党委副书记夏雨致辞,她代表学校对临港几所中小学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如何把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思政课堂上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在这堂“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上,师生们给出了他们的解答。本次教学活动采用行走课堂、情景剧、大学生讲思政课、师生面对面等方式和手段,紧紧围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协商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可以说与二十大报告相关内容高度契合,是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校思政课堂的生动案例。夏雨详细介绍了我校近几年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情况,并指出临港新片区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既是落实浦东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和共建协议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临港新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在行走课堂环节,中小学师生走进上海建桥学院国政馆开展体验教学。明珠临港小学的小学生们与上海建桥学院的大学生进行现场互动,生动讲述“国旗国歌的故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海中学东校长孙大盟老师在国政馆与学生现场互动,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回答简洁清晰。高中生代表朱霄同学,通过与大家分享为人所传颂乐道的豆选故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形式与特点。
在现场展示环节,大学生和初中生走上舞台展示风采。来自临港第一中学的同学们,扮演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伟人,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现场呈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代表们参政议政的生动故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协商民主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上海建桥学院的大学生们,从课堂下走上讲台,做起了讲思政课的小老师。朱敏耀、韩楠楠和金陈祎三位学生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大家生动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条理清晰、案例丰富,整堂思政课讲得深、讲得透、讲得活。
在师生面对面环节,四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向老师们现场提问,明珠临港小学的刘梦影老师、临港第一中学的杨阳老师、上海中学东校的长孙大盟老师和上海建桥学院的朱漪老师进行了现场回应。四位老师回答精彩纷呈,不仅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还善于运用比较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长孙大盟老师针对学生提问“新时代的高中生如何当好国家的主人?”,从多思考、多实践、多动嘴等三个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朱漪教授针对学生提问“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多重要”的问题,从实践维度和中西比较的视野进行了分析,回应入情入理,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美平教授在课堂点评中讲到,思政课的灵魂在于有说服力,这堂“大思政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视角独特,集政治性、思想性、生动性于一体,是临港新片区大中小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和有力举措。
上海中学东校党支部书记刘英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感谢上海建桥学院为临港各校搭建思政一体化的大平台,来自四所学校的老师们共同围绕主题精心备课,同学们倾情投入,共同打造了这堂精彩的思政课。他们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地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校党委书记江彦桥指出,学校坚持开门办思政课,与中小学协同育人,充分整合临港新片区区域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通过把思政课开在学校雷锋馆、国政馆、党建育人馆等红色场馆,打造红色场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利用学校红色场馆,与思政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构筑具有鲜明建桥特色的场馆育人高端平台,把红色场馆打造成“沉浸式课堂”,构建起以红色场馆为载体的场馆育人新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场馆育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