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栉风沐雨,五年团结奋进。上海建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足球彩票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对照党中央和中宣部、教育部及上海市足球彩票高校马院建设发展的要求和部署,以党建为引领,紧紧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条主线,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学校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工作格局。学校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把思政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学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都会赴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专题调研。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或举办现场办公会,解决学院在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五年,我们——筑好“主渠道”,大力加强课程建设
高质高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学校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开设工作,党委书记亲自主抓,校领导亲自为学生授课。该课程创新社会实践方式方法,让学生沿着习近平上海足迹行走,然后用微电影形式呈现。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质量较高,令人惊喜。充分利用我校雷锋馆、国政馆和党建育人馆等红色场馆开展有特色的体验式教学,让新思想在新时代的高校课堂上入耳入脑更入心。
构建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新路。我校思政课全面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申报上海市民创计划A类项目“上海民办高校数字马院建设”,牵头制定上海民办高校数字马院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22年3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4门在线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建党百年英模谱”和“奉献中国”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坚持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探索课程建设特色发展之路。学校拓展思政课堂的物理空间,把校内红色场馆打造成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沉浸式课堂。思政课教师将课堂延伸至红色场馆,开展体验式教学,实现红色场馆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溢出效应明显。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雷锋馆,为学生生动讲述雷锋的故事、建桥学院“活雷锋”的故事,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雷锋事迹、雷锋日记,将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雷锋馆开发校本特色中国系列课程《奉献中国》与《中国奉献精神溯源》,课堂就设在雷锋馆中的“雷锋讲堂”。依托党建育人馆开发党史特色课程《建党百年英模谱》,课堂就设在党建育人馆。学校申报的《协同 贯通 开放——基于红色场馆的立体化思政育人新格局》获得2021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思政课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不断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采用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年来,思政课教师学生评教平均分都是在90以上,思政课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欢迎。6门思政课主干课程中有4门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中国系列课程“奉献中国”入选市级重点课程。
这五年,我们——守好“主阵地”,紧盯大思政课建设
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强化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提早安排教学计划,确保思政课与新时代新要求同频共振。坚持趁热打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
校内多部门联合举办思政课实践教学竞赛。学校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突破口,在主干思政课程中设立以赛促学平台,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设立大学生微电影比赛,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立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体的大学生演讲比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设立党史知识竞赛暨大学生讲思政课竞赛,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设立优秀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竞赛,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立大学生时政知识竞赛等。这些赛事均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学生处、宣传部、教务处、组织部、创新创新学院、校团委等部门共同推进。
协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大思政课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对大思政课建设进行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有条不紊实施实践项目,确保项目进展顺利。2023年5月21日下午,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 临港新片区主题大思政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的体验教学部分,由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商学院联合举办的大思政公开课在滴水湖畔成功举办。
大力推进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校立足临港新片区,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作开发红色场馆实践课程、合作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依托校内红色场馆创新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将思政课作为“跨学段”有机整体,与上海中学东校教育集团签约结对,打通学段、贯穿课程,实现“合力”育人。连续两年举办临港新片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形成比较大的社会影响。
这五年,我们——强劲“主引擎”,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
按照“六要”标准推进队伍建设。通过党支部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定期举办教学沙龙、教学竞赛、教案与课件竞赛等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邀请专家对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进行辅导,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组织学习研讨、培训研修、参加教学比赛,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师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学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周末理论大讲堂、专题研修班、宣讲报告会,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
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组建思政课教师理论宣讲团,为二级学院提供党课宣讲服务。思政课教师理论宣讲团还走进企业、社区讲授党课,积极服务地方党建。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10月至今,马院理论宣讲团成员应邀为二级学院、企业、社区讲授党课50余场次,广受好评。2021年年底,马院教师支部获得市教卫工作党委颁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党支部建设示范点”。2022年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获评上海建桥学院双带头人示范工作室。
扎实推进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举办多场师德师风专题讲座,邀请上海市最美思政课教师潘宁、游昀之、顾晓英等优秀思政课教师来校分享“为人为师为学”的心得体会,介绍她们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教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在校内外获得了多个奖项。五年来,马院有1人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人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1人获评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位教师获得上海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位教师获得上海市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二等奖,2位教师获得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1位教师获得上海市民办高校说课竞赛一等奖。4位教师获得“清云奖”,2位教师获评“我心中好老师”,3位教师获评“雷锋奖”。马克思主义学院4次获得年终考核优秀等第,2019年获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这五年,我们——围绕“主旋律”,多措并举加强学科建设
学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校级重点学科,整合校内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打造科研团队,凝炼学科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入选首批校级科研团队。学院依托校级科研机构新时代雷锋精神研究中心,聚焦中国精神、雷锋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等开展研究工作,连续6年举办雷锋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术研讨会。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影响力在逐步扩大,多位教师应邀参加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守护红色军事文化史迹”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等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学院教师唐洪森教授聚焦中国共产党党史进行学术研究,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实施‘南方一翼’新战略研究”,发表党史研究系列论文,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五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16项。学院教师近年来发表研究文章数十篇,出版专著7部。1人入选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拔尖人才,2人入选上海市“民师计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凝聚众智、久久为功,充分利用各种各类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