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海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新闻通气会在上海市教委举行,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处长张旭对2021年全市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介绍与部署,我校与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3所学校在会上作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学校副校长陈伟在会上作了题为《全面动员 师生参与 培养爱粮节粮好习惯,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发言。陈副校长从新学期新生宣传教育、垃圾源头减量、师生的志愿服务等方面阐述了我校在开展垃圾分类及源头减量工作中的做法与经验。
一是多渠道宣传,全方位教育,立体化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垃圾分类工作,学校将垃圾分类编入新生报到手册,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并在开学前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还在每栋学生公寓增设垃圾分类主题文化墙,营造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此外,所有新生入校后《形势与政策》课第一讲就是垃圾分类专题,实现了教育的多样化和全覆盖。
二是多场景实践,多维度践行,全方位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学校将垃圾分类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通过文明修身、劳动教育等多种实践平台,让同学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深刻体会“一粥一饭之不易,一丝一缕之艰辛”,此外,学校还通过常态化倡导“光盘行动”以及硬件设施配套升级等途径,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三是党建引领志愿,初心助力公益,共建垃圾分类新风尚。学校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党建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了垃圾分类的志愿者服务体系。由工作人员和党员师生志愿者共同负责集中投放点的现场教育引导工作,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近4000位志愿者参与。学校成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志愿组织,不仅在校内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还走出校园到中小学校宣传环保及垃圾分类。此外,学校还通过学生社区公益项目“微家”进行可回收物的再利用,将回收的闲置衣物、书籍等集中清洗,捐赠给学校定点支援的希望小学。截止目前,共8000余件爱心物资遍布新疆、云南等地。
她指出,目前我校在体制机制、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已初步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垃圾治理体系。今后,学校仍将持续探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新模式,与全校师生共同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设。